作者: 杨 飞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0-07-06 10:02
脱贫攻坚,时不我待,只争朝夕。
目前距离脱贫攻坚收官已不足6个月,今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牢记嘱托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,持续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举全市之力,聚焦薄弱环节,强化攻坚举措,压实攻坚责任,脱贫攻坚打出系列“组合拳”,下足“绣花功夫”,书写了出彩答卷。全市下大力气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,8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出列,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。
勠力同心 靶向发力
市委、市政府站在关键之年重要节点,把握形势、咬定目标,持续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,以更大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。
坚决履行主体责任。我市既强化县区主体责任,又压实部门主要职责,更传导帮扶责任压力,用最大的气力、最大的力度、最大的决心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全面收官。目前,市37名厅级领导干部和县区275名县级领导干部已遍访163个乡镇、与1075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责任人手册。市县乡三级选派49857名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沉到扶贫一线,每人至少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,直接进村入户开展工作。
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,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。围绕补齐短板开展“大走访、大排查、大整改”。 围绕质量提升开展“再走访、再排查、再整改”。 通过两次集中排查整改活动,我市共排查出问题29724条,基本实现问题排查清零。尤其强化教育扶贫、健康和医保扶贫、安居扶贫、饮水安全扶贫等问题整改,通过解剖式督导、市委常委带队督查、强化约谈调度等方式强化督查问责,及时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为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。
产业领航 行稳致远
扶贫扶长远,长远看产业。我市积极探索产业扶贫、扶贫车间就业扶贫、生态扶贫、保险扶贫等扶贫模式,全面提升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能力。
牡丹区高庄镇曾是贫困人口集中、贫困程度较深的地方,产业发展落后、增收渠道狭窄。2016年,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中植构树(菏泽)生态农牧有限公司落户高庄镇,先后流转辖区6个村5000亩土地种植构树。如今,构树基地逐步实现了从育苗、种植、饲料生产、生态养殖、生鲜肉销售全产业链发展。通过杂交构树的产业化发展,带动全镇300余人脱贫,4000余名群众走上构树产业致富路。
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各县区统筹整合资源要素,突出产业特色,产业扶贫带动作用凸显。牡丹产业、电商产业、高质量农产品……一个个因地制宜、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换来了脱贫“加速度”,真正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。截至5月底,全市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实现收益36371.593万元,;惠及贫困户约59.326万户次、134.564万人次。同时加快推进扶贫车间转型升级,引导有就业能力和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就业。
统筹推进 决战决胜
惟其艰难,方显勇毅。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,我市把当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安排、一体推进,建立贫困人口疫情信息共享机制、扎实做好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体疫情防控宣传工作、帮助做好贫困人口个人防护工作。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“两手抓两不误”,力争把疫情对贫困人口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我市严格程序、保障质量,认真做好脱贫攻坚自查评估。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、切实加强兜底保障能力并持续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。结合我市实际,确定鄄城县、单县作为全市开展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县。同时汇聚多方力量,继续推进“四认领”等社会扶贫活动;深化与青岛市扶贫协作形成合力,引导企业参与,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。
万众一心加油干,越是艰险越向前。今年是如期兑现脱贫攻坚“军令状”交账之年。面对必须拿下的“硬任务”,市扶贫办负责人表示,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,狠抓问题排查整改,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,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,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、不漏一户。
记者 杨 飞